核心材料實現高效回收,資源價值凸顯
隨著首批光伏設備進入退役階段,廢舊光伏板的資源潛力正被深度挖掘。數據顯示,晶矽光伏模組中蘊含多種高價值可回收物質,其中鋼化玻璃所佔比例最高,鋁邊框占總重量的 10% 至 15%,模組中還包含 3.80% 的矽、0.02% 的銀,以及銅、塑膠等組分。透過成熟技術,這些材料可實現高效提取與回收利用:玻璃經處理後,可用於光伏玻璃或建築領域的生產;鋁、銅可重新導入工業製造體系;提純後的矽材料可再度用於矽片生產;銀則可提煉為純度超過 99.9% 的貴金屬。每噸廢舊光伏板約可提煉 180 至 220 克白銀,單噸貴金屬價值超過 1000 元。依據預估,到 2030 年中國累計退役的光伏模組將達 400 萬噸,屆時可回收的玻璃、鋁、銅、矽、銀等各類材料將超過 300 萬噸,資源回收潛力相當可觀。
技術突破破解回收難題,國產化設備落地見效
當前,結合「物理處理、熱解、化學提純」的綜合回收技術體系已逐步實現規模化應用,在解決材料分離精度與純度提升這兩大行業核心難題上取得顯著進展。在中國部分地區的光伏模組回收中試線中,鋁邊框、接線盒及完整玻璃的回收率預期可達 100%,矽材料純度可提升至 99.99% 以上,模組整體質量回收率可達 94.272%,粉塵收集效率亦能達到 99.8%,可兼容處理不同尺寸的完整及破碎模組。相關技術研發已形成 74 項專利成果,不僅在突破國外技術壁壘方面取得一定進展,同時推動回收設備實現國產化,為行業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閉環循環助力綠色發展,行業規範加速完善
廢舊光伏板回收不僅為市場創造了顯著的經濟價值,更有助於構建光伏產業全鏈條的綠色閉環。透過回收再利用矽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原生礦產資源的依賴,並減少矽材料生產過程中的能耗與碳排放;同時,規範化的回收處理可有效降低鉛、含氟聚合物等物質可能帶來的環境風險。政策與市場正逐步形成雙輪驅動態勢:「兩新」政策(支援新能源與新材料的政策)已將光伏設備的循環利用納入重點支援領域,43 項相關國家標準已正式發布並實施。業內普遍預期,隨著技術的持續融合升級與產能佈局的不斷優化,未來回收材料有望實現梯次利用,矽粉、玻璃等材料或可轉化為建築填料,提純後的矽材料亦有可能升級為半導體級材料,推動光伏產業從「製造端綠色」逐步向「全生命週期綠色」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