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锂电池破碎回收铝:节能 95%、补资源缺口,它撑起新能源循环 “半壁江山”!

#行业资讯 ·2025-09-08

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的爆发式增长,废旧锂电池正迎来 “退役潮”。据行业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废旧锂电池理论回收量已突破 150 万吨,而在这些 “退役电池” 的核心成分中,铝的占比高达 8%-15%—— 这个常被忽略的金属,正通过破碎回收技术,成为撬动资源、环保与产业发展的关键支点。
一、破解资源困局:减少原生铝依赖,守住 “稀缺家底”
铝虽在地球 crust 中含量丰富,但原生铝的提取需经历 “铝土矿开采 - 氧化铝冶炼 - 电解铝生产” 的漫长链条,且铝土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我国人均铝土矿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3,对外依存度超 50%。而废旧锂电池中的铝(主要以铝箔形式存在于电极集流体中),通过破碎、分选、提纯等工艺,可直接转化为高纯度再生铝,纯度可达 99.5% 以上,完全满足锂电池、汽车零部件等高端领域的复用需求。
以年回收 10 万吨废旧锂电池为例,可提取 1.2 万吨再生铝,相当于减少 12 万吨铝土矿开采,节约 2400 万立方米水资源 —— 这意味着每回收 1 吨锂电池铝,就能为地球 “省下” 一座小型铝土矿的年度开采量,从源头缓解资源紧张压力。
二、直击环保痛点:降能耗减排放,缓解生态压力
原生铝生产是典型的 “高能耗、高污染” 产业:每生产 1 吨原生铝需消耗 13500 千瓦时电能,同时排放 12.5 吨二氧化碳、0.5 吨氟化物,还会产生大量赤泥(铝土矿冶炼废弃物,堆存易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而再生铝的生产则实现了 “颠覆性减排”—— 通过破碎回收工艺提取锂电池中的铝,每吨再生铝仅需消耗 500 千瓦时电能,能耗仅为原生铝的 3.7%,相当于直接节能 95% 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 0.3 吨,减少 97.6%,且全程无赤泥、氟化物等有害废弃物产生。
更关键的是,废旧锂电池若随意丢弃,铝箔会与电解液发生反应,释放有毒物质污染土壤与水源;而通过规范回收,不仅能避免污染,还能将 “有害废物” 转化为 “绿色资源”。2024 年我国通过锂电池回收铝,已实现年减碳超 80 万吨,相当于种植 440 万棵树的固碳效果。
三、激活经济价值:降本增效,填补产业链短板
对企业而言,回收锂电池中的铝是 “降本增收” 的双赢选择。一方面,再生铝的生产成本仅为原生铝的 60%—— 原生铝受电解铝产能调控、电力价格波动影响大,而再生铝原料(废旧锂电池铝箔)价格稳定,且生产流程短、设备投入少,能帮助锂电池企业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某新能源企业数据显示,使用再生铝制作电极集流体后,单颗锂电池的材料成本下降 8%-10%,年利润提升超千万元。
另一方面,回收铝还能填补产业链 “缺口”。当前我国锂电池产业年需铝箔超 30 万吨,而再生铝的供应可直接对接下游需求,减少对进口高端铝箔的依赖。2023 年,我国锂电池回收铝的市场规模已突破 20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增长至 50 亿元,成为新能源回收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四、筑牢产业根基:助力新能源 “闭环”,护航双碳目标
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 “生产 - 使用 - 回收 - 再利用” 的闭环体系,而铝的回收正是这一闭环的 “关键一环”。当锂电池中的铝实现循环复用,不仅能减少对原生资源的消耗,还能降低产业链对外部环境的依赖 —— 例如,某车企通过 “电池回收 - 铝复用 - 新车电池生产” 的模式,实现了铝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循环,每年减少外购铝量 3000 吨,同时缩短了原材料供应周期。
从国家 “双碳” 目标来看,回收锂电池铝的节能减碳效应,正为新能源产业 “低碳转型” 提供重要支撑。据测算,若 2030 年我国废旧锂电池铝的回收率达到 90%,可实现年减碳超 500 万吨,为实现 “2060 碳中和” 目标贡献关键力量。
结语:别再忽视 “电池里的铝”,它是新能源循环的 “隐形功臣”
过去,人们提及废旧锂电池回收,往往聚焦于钴、镍等贵金属,却忽略了铝的价值。如今,随着破碎回收技术的成熟,铝正从 “废电池边角料” 蜕变为资源保护的 “守护者”、环保减排的 “践行者”、产业发展的 “助推者”。未来,随着回收体系的完善与技术的升级,“电池铝回收” 将不仅是一门生意,更会成为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 “标配”—— 毕竟,在资源有限、环保迫切的当下,把每一分 “废旧价值” 榨干,就是为未来留存更多可能。


相关标签:

© 2011-2024 江西铭鑫冶金设备有限公司